欢迎来到专业制药废水处理网站!

制药污水处理咨询热线:4000-818-718

废水动态 漓源荣誉 关于漓源

返回列表页

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废水处理工程案例

废水处理项目概况

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品零售药业、物流批发配送和中药材生产加工的综合性集团化大型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有药品批发;药品进出口;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食品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技术进出口等。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中药制药废水,该废水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值高达3000mg/L,该废水的污染指标主要为COD、BOD、SS、色度等。

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药剂生产废水、蒸煮废水、包装容器的清洁废水以及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和生产场地的冲洗废水等。本工程的废水中含有木质素、纤维、有机酸、单宁等大分子有机物,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色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好,可以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该废水需要及时收集并进行处理,如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建设规模及设计进出水标准

根据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结合漓源环保同类废水实际运行经验分析,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进水水质水量如下:

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400 m3/d

CODcr:3000mg/L

BOD5:1200mg/L

SS:1000mg/L

色度:400倍

pH:6~9

根据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的要求,经处理后出水将执行《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及《广东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两者较严,具体指标如下:

CODcr:90mg/L

BOD5:20mg/L

SS:50mg/L

pH:6~9(无量纲)

色度:40倍


项目采用的处理工艺及建造方式

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主要采用“预处理→厌氧UASB反应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备用反应池→沉淀池→氧化脱色反应池”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抗负荷能力强、产生的沼气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确保出水稳定,长期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对该废水的常用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物化法有气浮法、混凝沉淀法、膜分离法等;生化法主要有厌氧法、水解酸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其他组合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UASB+接触氧化工艺、厌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UASB+接触氧化工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等。由于本项目的废水中没有有毒物质,故采用生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成本较低,特别是废水温度较高,浓度也较高,特别适用于厌氧生化处理。废水经厌氧生化处理后,好氧段选择采用多级接触氧化,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在生化处理后续增加氧化消毒池,向污水中投加复合型消毒剂,进一步去除剩余有机物和色度,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结合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排放废水的工艺特点和漓源环保对该类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经验,建议本项目采用生化+物化工艺进行处理。

调试及运行情况分析

根据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排放废水工艺特点以及漓源环保对此类废水的实际工程经验,建议选择如下工艺对废水进行治理:“生产废水→格栅井→水解酸化调节池→复合厌氧UASB反应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备用反应池→沉淀池→氧化脱色反应池→达标排放”。

生产废水先流入格栅井,除污水中的颗粒粒杂物后自流到水解调节池。栅渣清理外运作绿化用或外运处理。

水解调节池的作用是水解酸化、均化水质、均匀水量,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稳定连续运行。水解调节调节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进入复合厌氧UASB反应器。在复合厌氧UASB反应器,废水充分与厌氧颗粒污泥接触,除掉部分污染物,且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复合厌氧UASB反应器出水自流到接触氧化池,通过曝气充氧,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菌絮凝、氧化、分解,然后进入生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进入反应池,投加少量的絮凝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残留的难降解物质和色度,出水进入物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物化沉淀池出水自流入氧化脱色池,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备用设施,投加少量的氧化消毒剂,确保污水中各指标完全达标,出水达标后经标准排放口达标排放。

物化沉淀池用泵抽至污泥池,生化沉池污泥一部分输送到复合厌氧UASB反应器、好氧池补充生化池流失的污泥,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池进行浓缩,浓缩后输送到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所有污泥压滤脱水后外运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滤液返回水解酸化调节池进行处理。


实际运行效果

根据广东某医药有限公司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要求,污水处理站出水COD一直保持在90mg/L以内,出水可以达到执行《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及《广东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两者较严者。

返回顶部